3)第36章 第三十六回.+?08-25_风物有信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接过毛栗子递上的茶盏润润喉,道:“如今的渤海国主已与倭寇打了几十年,若非靠着海商支撑,国民的日子确实难熬。反观百济,坚壁清野之下,倒是少了许多侵扰,百姓过得虽说清苦,却也安宁。”

  “先生是觉着不宜应下?”李倜揉着眉心,道:“毅侯道,若是断了海路,少了与外邦往来交流,闭塞之下,才是真正亡国之际。朕听着,也是有几分道理。”

  魏炼笑了笑,道:“圣人宅心仁厚,能体他人之哀,乃大唐幸事。想我大唐东南诸道,这几年来虽有倭寇侵扰,但问题却也不大。毅侯夸其辞,不过是想借着大唐的名头,好与倭寇些许威慑罢了。”

  李倜有些动容,魏炼续道:“东征之后,大唐若要用兵,倒也并非不可。只倭寇往来如风流窜飞快,若想一举击溃,通海司下水师至少增兵二十万——大唐拖延不起啊圣人。”

  “先生,朕明白了。”李倜摊开掌心,道:“朕会寻个由头给他打发了。毕竟渤海国的内政,大唐不该多。”

  “圣人英明。”魏炼松口气,他出身名门,魏氏数代英才,先祖曾有从龙之功。但近些年里,除却昔年宰相魏灵芝曾历战乱,有些武人风范,俱是名儒大家。只魏炼痛恨刀兵,当初东征,他便是极力否认。李依被他弄的心烦,才撤了实权,只留了崇文馆大学时、东宫太傅的虚职。

  如今魏炼身为新帝帝师,只想教出个以仁和流芳百世的帝王,好成就自己将来的宿儒之名。况且李倜虚心好学,相处一载有余,倒是令他愈发喜欢了。

  按惯例赐了菜,魏炼在宫中用了膳,才告退出宫。一路乘坐步辇,及至登上马车,魏炼想起先祖荣光,想着李倜对自己的信赖,当真踌躇满志——将来李依交出实权,何愁他不能重返朝堂,成就贤臣之名?

  翌日,李倜召了礼部尚书礼公景绍、御林军大统领殷公集、户部尚书茂公郑致淳、兵部尚书鄂侯尉迟舒在宣政殿议事。

  令人赐坐后,李倜清了清嗓,道:“午后,诸卿便要与两国议事。朕请诸位来,便是想就国书细节,再推敲推敲。”

  四人有些纳闷——毕竟大方向早已定下,如今却要再议细节,可见帝心渐深,是有了新看法。

  殷公集直爽,当下便道:“圣人若有什么想法,不妨说出来。”

  李倜笑了笑,搓着手道:“朕记着,当初说起与渤海国联手抗倭一事,殷卿同尉迟卿主战,郑卿主退,景卿两不相帮。朕被那大茂黎云里雾里绕了一大圈,倒这时候才想明白,怎么算,对我大唐都不是好事情。”

  当时定下的,若渤海国能支撑四成军费开始,便令杭州府通海司水师及泉州水师出兵。殷公集身为武将,自然知晓这其中厉害关系,当下便道:“圣人怎么变了心意

  请收藏:https://m.obxs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