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406章斯贝之殇_重生之军工霸主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时任三机部副部长的莫文翔甚至亲自在负责项目牵头的“西京航空发动机厂”蹲点协调参与“会战”各单位之间的组织协调组工作。

  在发现华夏当前生产设备不能完全满足“斯贝”的制造精度等条件后,华夏又咬牙花费了超过1亿英镑,从西方各工业机床生产的先进国家进口了700余套,包括电解加工、电子束焊、精铸、精锻等先进的加工设备,并掌握了金属喷涂、真空热处理、管子轨迹焊、真空钎焊、数控弯管等13项具有当时世界先进水平的工艺技术,此举一下将“西京航空发动机厂”的生产技术从五十年代水平一跃达到七十年代末的国际先进水平!

  经过这一系列努力,在使用不列颠方面零部件毛胚母料的基础上,仅仅花费了3年多的时间,华夏航空人便以令人惊诧的效率装配出了4台与不列颠同等条件的发动机,并于1979年试车成功。

  1980年,这4台“斯贝”中的2台在不列颠高空台试车成功并通过了150小时的疲劳强度试验,所有参数均符合技术要求,华夏与不列颠双方代表签署了发动机考核成功文件,至此华夏国产的“斯贝”发动机诞生了。

  此时的“斯贝”,零部件中的865、金属材料中的725已经实现了国产,仅仅只需要进口部分零件与材料毛坯,可以说,已经初步具备了华夏血统。

  然而,与一上天便被遗弃的“运十”类似,“斯贝”试制成功的时间也成为了它被束之高阁的开始。

  原本预定使用这台发动机的“歼9”、“强6”等机型相继下马,而“歼轰7”则陷入了海空两军无休止的技术参数论战中前途未卜,试制成功的“斯贝”顿时陷入了“无机可装”的境地,于是,国家的拨款停止,“斯贝”国产化进程被打断,巨资买来的设备停止了运转,而西京航空发动机厂又只能靠每年生产寥寥无几的几台“涡喷8”勉强维持着生计……

  甚至,就在今年,有小道消息传来,曾经主持“斯贝”发动机国产化工作的吴达观也要离开西京,调往京城另谋高就!

  从轰轰烈烈到冷冷清清,这时间也就仅仅过去了两年。

  所以,在谈到“斯贝”发动机的时候,深知其中内情的几位航空业内人士,特别是同在西京的王清平心内,实在是五味杂陈。

  现在谭振华挑开了旧创,王清平不由得说道“谭总,你既然知道其中的内情,想必也知道,现在西京航空发动机厂那边对于这件事情的态度,那简直就是他们全厂心目中的大伤疤!况且,没有足够的资金和订单,想要重新开始,恐怕是千难万难,毕竟一朝被蛇咬,十年怕井绳。”

  谭振华却微微一笑道“王厂长,西航发那边的心情我当然能够理解,不过,我既然想要造飞机,当然不可能总让别人卡住我发动机的脖子,所以,这个发动机,我是一定要搞的。西航发那边有那么好的基础,况且要搞的东西与“斯贝k202”可以说是一母同胞,想必,是能很快上手的。”

  王清平点了点头,他当然知道“斯贝”这一系列产品的发展历程,实际上,说简单点,“k512”就是“k202”去掉了加力燃烧室而已,在已经取得的“k202”仿制基础上进行“k512”及其加大推力发展型号“k606”的仿制工作,实在可以算得上是事半功倍,但是……

  谭振华看出了他的疑虑却没有再解释的意思,而是问了一个问题“王厂长,咱们换个位置设想一下,假如你是西航发的厂长,而有这么一个机会,能让你在未来的10年内接到超过500台的“斯贝”系列发动机订单,你做不做?”

  王清平脸上的表情迅速从尴尬转变为惊愕再到涨红,不由自主地大声问道“你说的,是真的?!”

  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《重生之军工霸主》,微信关注“优读文学”看小说,聊人生,寻知己~

  请收藏:https://m.obxs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